close

這次來大溪可是依照網路上搜尋到的大溪新玩法下去旅遊
感謝網路有那麼用心仔細的分享
讓我們有更多吃喝玩樂可以享受
依循大溪玩法的指引
我們停在大溪橋的停車場然後走過大溪橋抵達大溪老街
以前都是走武嶺橋過來
由大溪橋這裡出發這裡的感覺我個人覺得氣氛比較浪漫喔
巴洛克風格的大溪橋~

由於今天天氣一直陰雨綿綿
所以大溪橋上空空蕩蕩的
只有我們這群遊客

大漢溪的風景~


站在崁津便道上居高臨下看大溪橋
果然漂亮!

要進入大溪前還是先來了解一下大溪的輝煌歷史(資料採自大溪藝文之家網站)
「大溪」原稱大嵙崁街,從乾隆年間先民披荊斬棘開發,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有來自台北的舟車之便,奠定日後街肆的蓬勃發展。清嘉慶、同治年間因快速墾拓,茶 與樟腦的輸出,使街區更加繁榮。日治時期,更是大溪的黃金時代,交易活絡、人口密集、華樓林立。1928年後大圳的開鑿影響水運,而使大溪逐漸沒落。然而 大溪昔日的風貌與寶貴的文化資產,在桃園縣政府的刻意保存與修復之下,總是給予造訪者無限的驚喜與感動。
ok 看完大溪歷史後再度回來遊記裡
沿著 崁津便道走上去即可抵達大溪公園
穿越大溪公園取右邊的方向
因為想先去大溪藝文之家
至於什麼是大溪藝文之家呢????

「大溪藝文之家」包括原為日據時代的建築「公會堂」(1932)及「蔣公行館」(1950),加上庭院共約一千三百坪。經文建會與桃園縣政府列為「桃園縣 地方文化館」,委託具國際跨界藝術交流整合經驗的「海思貝藝術公司」經營,並由知名的「頑石劇團」企劃各項藝文展演活動。以此地建築場域之歷史性、特殊 性,規劃成藝文空間;開放為民眾休閒之所,讓大溪擁有新舊交融、東西整合的著力點,並反映大溪藝術文化的甦醒與活化。期待本園區未來能成為桃園地區之藝文 網絡中心與台灣重要藝文版圖。


長得好高的樹~在平地裡還不常看到


公會堂主要現在用途為
- 藝文特展
- 文創商品販售、藝術家作品展售
- 演講、座談會、研習
- 戲劇、音樂表演、影片欣賞

而公會堂一旁的蔣公行館現在空間機能則為

- 藝文資訊諮詢服務、導覽服務
- 行館舊文物展示
- 行政辦公室
- 藝文資訊索取、藝文雜誌、書籍、CD販售
- 簡易廚房,餐飲服務


餐廳裡有提供簡餐、咖啡廳、下午茶~
不過我們剛在河岸森林用完餐
所以就沒有在此多作停留



戶外用餐區感覺風景很不賴喔!
不愧是蔣公行館所在地,都有風光明媚的特質!


離開大溪藝文之家後來到只有一牆之隔【全台灣保存最完整的日本神社- 大溪武德殿】
不過武德殿大門緊閉,所以就沒有多作停留啦!

側拍武德殿

登龍路與中山路口的百年古井,真的還可以打水喔!


由於在大溪小鎮這一站,我事先分送給大家旅遊地圖,
所以大家就可以帶著地圖在小鎮趴趴走,不過也因此以下這張合照好像也是唯一的合照吧!


接下來是中山老街的富商藝閣較勁
這間是我覺得最壯觀的建成商行

該商號樓下還有告示牌,應該是此區的代表性建築物,
不過建築物只剩牌樓而已,後面的主體建築已經頹圮毀壞,還蠻可惜的!

中山老街富商間的較勁~


中山老街人潮不若和平老街 也幾乎沒什麼商店 不過建築真的很有古意~


老鷹氣勢夠驚人吧~


那對面的也來個雙獅戲球 (兩隻獅子也夠威了吧!


氣勢贏不過你們 那裝可愛總行吧


逛完中山老街沿著登龍路來到商業氣息濃厚的和平老街
大家也紛紛在此打包伴手禮

我也買了最後一包的月光餅
味道蠻好的
這年代好像打著限量的招牌
生意好像都會很不錯喔!


再去吃一碗賴媽媽作為結尾
不過賴媽媽其實還不太好找
它位處於大溪鎮多目標體育館裡
如果不知道門道的人
根本不會聯想到可以在體育場裡吃豆花吧!

賴媽媽豆花店 營業時間早上9點至下午5點 味道也不錯啦


最後要走回大溪橋停車場前
突然在大溪公園門口對面 發現這攤充滿排隊人潮的小吃車
哇咧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月入萬餘元的榕樹下老阿伯魯豆干



真的有那麼好吃嗎????
趕緊來排隊囉


回家後裝盤來吃囉!
醬料不錯 ,黃金蛋好吃
不過豆乾類覺得還好,可能本身就不是很喜歡吃豆製品吧!


這次隨著大溪新玩法
走了一趟以前沒走過的路徑
好像更知道了一些東西
如果走膩了和平老街也可來一趟不一樣的大溪之旅喔!

延伸閱讀:更多大溪週遭遊記
河岸森林農莊
揭開後慈湖的神秘面紗
大溪花海農場
湖畔咖啡(雙峰咖啡)
和平老街
全站熱搜